香港中小企老闆常抱怨港人北上消費,但為了保持利潤,不少老闆不是把生意做好,反而老是想如何巧取豪奪。夾公仔生意營運成本低,漸漸變成一門「熱門的生意」。然而,這個行業近期引發了不少消費爭議。根據消費者委員會的統計,2024年首11個月已接獲42宗相關投訴,較去年同期14宗大幅增加兩倍,相比2021年至2023年間每年僅3至16宗的投訴數字,情況令人憂慮。其中有人花500元在夾窩夫機中終於夾得「直中獎」,但結果只獲匙扣。
夾夠$100先畀你贏
投訴內容主要圍繞幾個關鍵問題:機器設定不透明、獎品兌換制度混亂,以及硬幣找續處理等方面。其中一宗具代表性的投訴涉及機器的「保夾」機制:一名消費者在投入20元後,雖然成功夾起心儀物品,但當物品升至頂部時卻突然掉落。經查詢後才得知,該機台需要消費滿100元才會啟動「保夾」功能,確保物品能順利到達出口。這種隱藏式的消費門檻引起消費者強烈不滿。
咩叫「直中獎」
另一宗投訴則揭示了獎品兌換制度的問題。一位消費者在花費近500元後,終於在「直中獎」模式中夾到33號紙條,但兌換時卻發現獎品與機台展示的完全不同。消費者原本期望能換取窩夫機,結果只獲提供一些小飾物作為獎品。更令人不滿的是,在整個過程中獲得的150張紙條僅能累積7點積分,而大部分獎品均需要10分以上才能兌換。
香港中小企老闆好嘢
消委會對此表示,雖然理解商戶需要通過調整難度來維持營運,但相關設定必須合理且透明。建議業界應在機台上清楚標示所有遊戲規則,包括「保夾」機制和積分兌換細則等資訊。同時,強制將剩餘金額轉換為遊戲次數的做法應予以糾正,以維護行業信譽。
對於消費者而言,在參與這類娛樂活動時需要特別注意幾點:首先要保持理性消費心態,評估投入金額是否與獎品價值相符;其次要留意很多店舖可能無人駐守,而且不同機台可能屬於不同經營者,遇到問題時可能難以即時解決。由於這類遊戲通常不會提供收據,建議可以拍攝遊戲過程,以備不時之需。